思考整理學:大腦使用手冊

by 粉圓
0 留言

你能夠獨立思考嗎?你覺得大腦是資訊倉庫,還是創意工廠?每當要寫論文或企劃時,總是絞盡腦汁卻還是毫無頭緒嗎?你需要的是,遺忘的技術。

這本書在說什麼

《思考整理學:最多東大生、京大生讀過的一本書!》作者外山滋比谷是日本知名教育學家,也是英國文學家、語言學家。本書初版於1983年,在逾35年後又被人發現它歷久不衰的價值,再度改版。作者主張想增進思考力,最重要的是「遺忘的技術」。跟以往認為增強記憶力的方法背道而馳。學校總是教我們多看多背,卻沒有教我們遺忘。考試時,忘記答案是會被懲罰的。所以,對於遺忘的學習,就漸漸被遺忘了。

所謂的「遺忘的技術」,可不是過目即忘,完全拋諸腦後。而是利用作筆記的方式,將想法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,將大腦清出記憶體。練習這項技術,需要三層次的筆記本。第一本筆記本:將所有的想法點子,依時間順序寫下在筆記本中,寫下就放心的忘記。第二本筆記本:想法在第一本筆記本中沉睡一段時間,持續有價值的,可以升級到第二本筆記本,並同時增加其他想法。第三本超筆記:經過更長時間累積,且增加更多相關資訊的點子,可以進入最終階段的筆記本。

本書介紹了許多日常生活中,如何找尋靈感,抓住靈感的實用方法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思考整理學,對於要寫論文的學生、要寫文案的新鮮人到想要訓練思考能力的職場工作者,都能提供一個簡單的指引,讓腦袋從此思緒清晰,不再混亂。

自然廢棄是遺忘,有意識地丟棄便是整理。

思考整理學

什麼是遺忘的技術

作者對於遺忘的技術,先從心理層面分析,為什麼人們害怕遺忘?大多是以往的教育方式所導致的,記得最多知識多的學生,能獲得高分。從獎勵資訊記憶的校園出來的學生,對於遺忘是又驚又怕。但若是大腦總是塞滿各種資訊,是無法進行思考的。所以,我們需要對資訊進行篩選整理

依據你個人價值觀想法,進行篩選。簡單來說,就是要判斷各種事物在你自己人生中的優先順序。對你重要的保留,大家覺得重要的,但對你來說卻不是,就要勇敢地放棄。或者是經過時日變遷,有些事情也變得漸漸不重要。遺忘,也是一種思考的進步。

想太多」反而是思考的敵人。

透過「搜尋靈感」、「醞釀」、「整理」三個步驟,在生活中也能培養出獨特的想法。

如何搜尋靈感

有靈感要馬上寫下,在容易產生靈感的地方都放置筆記本或紙張。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說:余平生所作文章,多在三上,乃馬上、枕上、廁上也。

馬上,是指馬背上,現在人就是通勤時。枕上,枕頭上,人在睡覺時,潛意識的靈感較容易浮現,床頭放著紙筆,若但半夜有靈感也能馬上記下。廁上,上廁所時,這點就看個人的習慣了。

作者也分享自己閱讀時畫重點的方式,同意的地方畫藍線,不同意的負分畫紅線,新的知識,用黃色螢光筆標註。

如何醞釀想法

如同前面所說的三階層筆記術,將靈感寫在筆記本中,之後要給它一段沉睡期,不可以天天翻閱這本筆記本所謂心急水不沸,心心念念著怎麼水還不煮開呢?怎麼還不煮開呢?結果頻頻打開壺蓋,這樣水是永遠煮不沸的。太過關心反而沒有好結果。這句諺語教導了我們,不要太過在意,暫時放下是必要的。與其每天盯著企劃案想破頭,不如暫時擱下,看點不同主題的書。創意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來敲門。


快速閱讀也比很長時間才看完一本書,能有好的理解。分成很多段閱讀的話,每天記得小部分,也難以形成整理架構。若是在腦袋都還記憶鮮明時看完,也容易看出每個篇章中的重要性和關聯性。連續閱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,也就是如何讀一本書裡說的「主題閱讀」。一口氣讀,比較容易理出思路,豁然開朗。

如何整理想法

如果所有資訊都同等重要,那就也等於都不重要。跟工作任務和人生目標都需要先排出優先順序一樣。思考整理學,就是學會有技巧的遺忘。但是要如何決定什麼該記得,什麼該遺忘呢?這個步驟比前面蒐集資訊還煩人,而且不能請人代勞。必須根據你自身的價值觀與性格,將收集來有興趣的資訊,濃縮成獨特的想法。


動筆寫,就是一種很好的整理。不需要一次寫到位,藉由書寫整理自己的想法。當你在閱讀自己寫的文章時,又能再次確認想法是否清楚。通常想法是在你開始寫之後才形成的

有人問米開朗基羅說,你是怎麼樣雕出大衛像的呢?他說:大衛本來就在裡面了,我只是把不屬於他的部分鑿掉。不開始動手,也許永遠沒有機會看見自己獨特的一面。

作品不是用來證明自己,而是用來促進學習和自我進化的。

《斜槓青年實踐版》
Photo on pixabay


聲音也擁有思考力,文字,是語言的一種表現形式。將文章大聲唸出來,有助於找出眼睛看不見的盲點。定期與有相同興趣的好友見面聊天,有助於彼此的想法成長。若是不同背景領域的朋友更好,通常能讓大家以完全不同的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。

後記

思考是一個平常日積月累的習慣,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。用謹慎的態度面對新資訊,而非全盤接收。先判斷資訊可靠度有多少。是否與我相關,再以自身價值觀及性格,思考它的立場與價值觀為何。也許你會說:我哪有這麼多時間去對每件事做這樣的思考。那也許第一件該思考的是,你真的需要接收這麼多的資訊嗎?挪出空間給自己,是能夠開始好好思考的第一步。

You may also like

留言處

Copyright © 2024在閱讀路上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