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小時候的自己讀兒童文學-《閱讀孩子的書》

by 粉圓
2 comments
閱讀孩子的書

每天睡前,都會陪孩子讀故事書,這大概是一天之中,除了吃飯以外,唯一專心跟孩子共度的時光。書本選擇很多元,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喜歡的書,孩子也通常都會喜歡。所以我會持續關注好的兒童讀物,也很多時候,是買給自己看的。《閱讀孩子的書》這本書,是日本心理學大師河合隼雄的著作,是在一個名為《飛行教室》期刊的連載專欄集結成書出版,每一篇會介紹一本書,他對於日本兒童文學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。讓大家了解,童書,不只是給孩子看的書。不是把大人的讀物,去除掉孩子還不能理解的部分,只留下美好部分的敷衍故事。書中介紹的繪本如下,找的到連結的有放上去,其中我最喜歡的,老鼠太太似乎沒有中譯本。《飛行教室》《夢幻中的小狗 A dog so small》《回憶中的瑪妮》《小少爺》《哥哥》《我們的阿母》《曾經有個叫希貝爾的孩子》《長襪皮皮》《長襪皮皮出海去》《長襪皮皮到南島》《老鼠太太》《堆啊堆啊 喵》《我還是妹妹的時候》

七歲以前是神的孩子

河合隼雄認為,孩子清澈的目光,比大人混濁的眼睛,更容易看到靈魂的真實,在這個前提下所說的兒童文學,是一種以孩子為視點的文章,任何年齡層的人,都可以被這樣的故事給感動;前提是,你的靈魂還留存著。現在的生活忙碌,以賺錢為第一指標的日子,每個成年人,都抱著稀疏的靈魂辛苦地活著,將自己武裝成和旁人一樣的賺錢機器,才能很有歸屬感的活下去。這本書不只推薦給有孩子的人,也適合每個想要了解自己的人閱讀。

你是誰?從哪裡來?要到哪裡去?

有個笑話這樣說,在櫃檯當警衛的人,每天都會問每個經過他管轄範圍的人,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問題。這三個問題,”你是誰?從哪裡來?要到哪裡去?“這大概也是所有煩惱的根源。使用孩子視點的角度,可以比較輕易地探討這三個問題。

分享一個最近看到的繪本《我不知道我是誰》,故事的主角是一隻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動物的動物 (其實是一隻兔子),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物種,所以很困惑自己要如何生活,該吃什麼,該睡在哪裡,也不知道自己的腳為什麼這麼大。他一一嘗試模仿不同的動物去生活,直到有一天,一隻黃鼠狼到他身後,兔子問他,你是什麼動物啊?黃鼠狼說:我是黃鼠狼,專門吃像你一樣好吃的兔子,就張口要吃掉他,其他的兔子見狀大叫,快用你的大腳踢他啊!主角兔子因為趕走了黃鼠狼,其他兔子歡呼說:你真是個英雄啊!主角兔子聽了很驚訝的說:我還以為我是隻兔子呢!

大人看這故事第一反應通常是,怎麼會有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的動物(開始理性分析),孩子聽完則哈哈大笑。我喜歡這種結局懸而未決的故事,而不是把結局寫死,可能還加油添醋的說,所以小朋友,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xxxxx…聽到這句話我總是心裡白眼一翻。同一個故事,在每個人聽來,都會有自己關注的焦點,這樣完全沒有保留想像空間的故事,是扼殺想像力的幫兇;其次是這樣的說法,讓孩子以為事情總是一翻兩瞪眼,我只要誠實不說謊,就是個好孩子;我只要當個好孩子,人生就會幸福美滿。當故事裡抹去所有的惡,讓孩子長大後才困惑,為什麼這個世界這麼糟糕,不是童話故事裡的那樣,才回頭跟他說,你好傻好天真,還相信這種故事,快點長大吧! 倒不如小時候就讓孩子以正確的態度了解真實的世界,當然這是很不容易的,誰的”正確”才是正確呢?這也是為什麼身為父母的我們,要不斷試著理解自己及這個世界。

globe trotter, traveller, globe-1828079.jpg

是什麼定義了自己?

人的一生中,或多或少應該都有想過人生意義的問題,想知道自己是誰?為了什麼目的來到這世界上?未來又該何去何從?我們總是說服自己,這些問題是給有錢有閒的人煩惱的,自己工作賺錢都忙昏頭了,哪有時間想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。總是用這種四兩撥千斤的方法來逃避重要的問題,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需要酒精麻痺自己,或不斷向外追尋值得追求的目標,說服自己工作成就、財產、聲望和權力,就是使我被世界看見的唯一途徑。在資本主義盛行的社會下,這是主流且被強力吹捧的自我認同。但這樣的認同,也同時造成焦慮,當有一天,我失去了工作、地位和成就,那我是誰?

去年因為換工作的關係,才發現自己原來一直活在符合大家期待的人設裡,也只有崩壞(普通人的人設,其實比網紅更容易崩壞)時,脆弱的自己跑了出來,才能好好的認識自己。當然,這不容易,就像沒有任何裝備的上戰場,覺得很沒安全感,覺得大家都在心裡覺得自己不行,不管這些話,有沒有真的被說出口。原來,會有這些感受,是因為我像是在照鏡子,這些外在的評語,其實來自於我內心的恐懼

只有你自己也認同的批評,才能夠傷害你。

但希望自己別被這股怕被看到自己不足的恐懼所迫,就趕緊打造了另一個盔甲躲進去。這樣就失去了認識完整自我的機會。如果一輩子發誓不生孩子的人,也許有機會可以在夜深人靜時,才感受到幽微的孤獨,用其他轉移注意力之物排遣打發,早上眼睛一張開就回到盔甲裡繼續生活。

但身為母親,不管過程多痛苦,都必須正視自己不喜歡自己的部分,否則,我將無法愛孩子身上,和我相像,而自己卻無法改變的缺口。這樣的眼光,通常會轉化爲對孩子嚴厲的批判、耳提面命的提醒或漠視,讓孩子也無法接受全部的自己。

做父母是個關卡永無止盡的破關過程,當你以為自己已經上手了,了解了一些事情,掌握了一點訣竅,能夠有信心為人父母時,下一個關卡馬上又把你擊潰,隨時提醒你其實你什麼都不懂。所以我常奉勸身邊的人不要生小孩,應該是說在沒有覺悟前,不要為了滿足社會期待而生小孩。

孩子不是你為了自己人生里程碑而交出的成績單,否則只會創造另一個為了滿足別人期盼而活的靈魂。

想跟我的孩子說,謝謝你們來當我的女兒,讓我有機會突破以前沒有過去的坎。

也想和女兒們說,請等我,媽媽雖然走的慢,但永遠不會放棄,讓我們一起在成為自己的路上相互陪伴。

You may also like

2 comments

Han 2024-01-30 - 3:49 下午

小時候不喜歡自己,下意識的去迴避跟自己相似的事物,還好長大後漸漸接受了一事無成但平安順遂的自己。
我想到童書”神奇變身水”最後小老鼠與魔法師快樂的撕下藥瓶上的變身指示,想要讓大家都能在放棄自己人生前想一想給自己一個機會。小時候看不懂這一段,只覺得把標籤撕的滿天飛很爽。但現在想想能在小時候接觸到這樣的故事,可能也是一個新手媽媽對自己孩子的努力與期許。
我沒能在當時對此表示感謝,現在也沒有辦法矯情的衝上去表達。我想,一定有那麼一天,作為孩子能明白說著故事的媽媽想傳達的祝福。

回覆
粉圓 2024-02-20 - 3:32 下午

神奇變身水也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書,還有14隻老鼠系列(怎麼童書的主角都是老鼠),當母親看到孩子成為了能夠喜歡自己的人,就已心滿意足了。

回覆

留言處

Copyright © 2024在閱讀路上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