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順勢溝通》讀後心得

溝通是為了建立有意義的關係

by 粉圓
0 留言
順勢溝通

所有的情緒,都只是兩種情緒的原型,一個是,另一個則是恐懼。當你知道和家人或好友吵架時,彼此說出傷人的話,其實只是來自於害怕失去或愛的表現,你是否能夠穿透情緒,看見如刀劍話語背後的涵義呢?在沒有情緒干擾時,溝通不成問題。但這麼理想的情況,並不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。《順勢溝通》是一本像和朋友聊天一樣的書,讓你輕鬆掌握一些溝通要領,也有針對不同性格特徵,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。

溝通第1步-先安撫情緒

人在情緒高漲時,身體是處於戰或逃的狀態,這時苦口婆心勸說對方都是聽不進去的;情緒不需要處理,只需要被接住和陪伴,若孩子正在哭,可以跟他說,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,我會在這邊陪你。

當孩子哭聲漸弱時,可以語氣平靜且不帶指責的說明剛剛發生的情況;當然父母只想生存,沒有要當聖人,如果真的不小心大聲了,也別太苛責自己(我如果10次能想到1一次,就會在心裡給自己拍拍手了);若是已經感覺到自己情緒不佳,理智線只剩0.1公分就要斷了,可以藉故離開現場或表明自己現在有點情緒,晚一點再溝通。氣頭上說出的話,往往需要很久才能彌補回來,就像揉爛的紙,再怎麼撫平,也永遠無法恢復成原來的平整。

順勢溝通
Photo by RODNAE on iSTOCK

溝通第2步-站到對面去

當你雙手叉腰的想跟人溝通,通常是不會成功的,也許對方被嚇得低聲道歉,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;溝通是為了找出接受或拒絕以外的第三種可能。先在內心做好心理建設,設定好溝通目標,才知道要往什麼方向走。如果你是公司主管,員工犯了錯,已經很害怕,卻又被大聲指責,未來可能會隱瞞錯誤造成更大的問題,若是能先讓員工知道你不是要來抓戰犯,只是找他討論未來可以如何避免出同樣的錯誤,相信他也會願意提供細節來討論。

在公司時,別人來找你討論事情時,也別急著把對方當成是來找碴的,馬上伸出爪子來防禦,了解對方的意見也許可以幫助到自己,讓事情更有效率的完成,豈不是兩全其美。大家都是為了一份薪水來工作,以不消耗情緒的方式進行,剩下的時間好好回家生活,才是工作的第一守則。

溝通第3步-對方有權拒絕

若你常覺得別人很頑固,不能接受別人的建議;有時,是自己的心態問題;並不是你好聲好氣、誠心誠意的來溝通,對方就一定得接受。就像有時在追求心儀對象時,會發生求愛不成,惱羞成怒的情況,以為自己是可以為愛不求回報付出的,但若真的被拒絕,才由愛生恨,覺得我對你這麼好,你怎麼可以不接受?

這種情況也很容易發生在親子之間,我都是為你好,你怎麼可以不領情?孩子很容易不想忤逆父母而隱藏心中的想法,時間久了慢慢累積相處壓力,或為避免衝突而減少接觸。因此在溝通時,不論對象是誰,請將對方放在與自己平等立場的位置,否則只是美其名為溝通的命令。

舉一個最近發生的例子,有孩子的家庭,客廳總是亂七八糟,叫不動孩子,爸媽就只好自己邊碎念邊收拾(被說中的請舉手)。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要用”我覺得”句型溝通法則(請見另一本書《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》),我蹲下來,看著女兒眼睛說:看到桌上都是垃圾,我覺得家裡好亂,可以請你把餅乾包裝拿去丟嗎? 女兒愣了一下,就說好,跑去丟垃圾了。如果我是說:你吃完餅乾垃圾為什麼沒有拿去丟? 她通常會說:我才沒有。當孩子偵測到被指責,第一個反應是防禦,但當我只是說出這個情況下自己的感覺,孩子也會跟我一起看看,家裡好像真的很亂耶!

溝通不等於好說話

有些人會覺得,為什麼是我要學習溝通?應該要脾氣不好的伴侶才要學習。在臉書上看到希望另一半做到的事,就tag他的名字,要他好好改進;我相信被tag的人,百分之百還是會依然故我,甚至看到標題就不會點進去看。沒有人喜歡被無故貼標籤,像上一段說的,單方面的溝通,就是指責,又會進入一個戰鬥模式,要拚個誰對誰錯。

好的溝通,不是讓步,也不是強迫對方妥協的超強話術,而是兩個人手拉手一起跳華爾滋;你進我退,我進你退。同理對方的心情,看見對方的付出 (並要明確地告訴他),再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
界線的找尋

小女兒五歲半,開始進入”我不要”的時期,對於父母給的意見,開始質疑和拒絕,在忙碌生活步調下,我常常一下子就被激怒了。經過幾週總是每天上演一秒爆哭戲碼,我靜下來回想一下孩子的成長階段;開始會拒絕,是自我發展的象徵意味著孩子長大了,他的世界中心,從母親轉移到了自己身上,有自我意識,才會開始與周遭的世界發生碰撞,想測試自己的勢力範圍到哪裡,這時候父母的反應非常重要,如果因為忍受不了哭鬧而妥協,雖然短時間解決的衝突,但同時也把父母的底線往後推,孩子只會變本加厲,再次向前邁步。

當孩子因事情不如所願翻臉時,軟硬兼施都無效,爸媽必須先把自己的情緒抽離,生氣就輸了。接下來比的是耐力,當你清楚地告訴孩子你不會照她想的做原因之後,就進入了拔河拉鋸戰(就像魷魚遊戲中,老頭子教授的方法:腳扎穩,手拉繩,以全身重量向後躺,腦袋放空的望向花板,不拉也不退),堅守你的底線。當孩子明白你是不會妥協之後,他會開始動搖,這時請溫柔的給孩子一個台階下,別得理不饒人的說:你一開始就聽就好了嘛!邀請她做其他她喜歡做的事,我們家的愛用階梯,就是講一本故事書。

無限的答應孩子的要求,是溺愛;也許你覺得讓孩子在超商買個小玩具無傷大雅,但卻在無形中慢慢餵養孩子想要立刻滿足的慾望野獸,不只是金錢上的浪費,而是讓他往後必須獨自對這頭野獸時,愈來愈難以應付。幫孩子畫出一個清楚的界線,會給孩子安全感,在範圍內盡可能給他自由,知道何時會超線,孩子更能勇敢的探索自我。

人與人的相處也是如此,彼此如果都能講明自己的底線在哪裡,大家都能自在的相處不踩線,而不是一昧的忍受退讓,直到超過極限,才來怪對方都不體貼,不懂得感恩,對方被責備是也一頭霧水,不知道踩到哪個地雷了。

人生沒有早知道應該,只有我決定

早知道我當初應該在哪裡買間房,現在就不用這麼辛苦了。我應該唸理工科的。我應該嫁入豪門的。(這些應該,好像都跟錢有關,人生快樂其實有捷徑:《我愛身分地位》讀後心得)。經常將我應該掛嘴上,說明這你還不想完全為自己的人生負責,只是不斷的後悔,為現在的不成功找藉口。小時候我常常不小心說出早知道開頭的句子,我爸就會說:事情就是沒有早知道,很感謝他的從小訓練,只要早知道的撒嬌逃避念頭跑出來,我就會反射的告訴自己,這是我的人生,我做的決定,只要我不後悔,就沒有人能說我走錯路。

的確,人生無對錯,只有一連串的選擇,你的每一個選擇,造就了今天的自己。不論他人滿意與否,你都可以驕傲地抬起頭說:C’est la vie!

You may also like

留言處

Copyright © 2024在閱讀路上 All rights reserved